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
|
锻造创新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
|
来源:中国电子报时间:2006-8-30 9:50:53
|
|
锻造创新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记者 樊哲高 (2006.08.29)
信息产业面临自主创新的又一轮发展机遇。"十五"期间,我
国已建成信息产业的大国,目前电话用户总数和互联网上网人数居世
界第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同时,信息产业已经培育
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若干重大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跨进"十一五",
我国信息产业将加速向电子强国和电信强国转变,自主创新任重道远。
创新力成瓶颈
“中国芯”问世,中文Linux操作系统开发成功,TD—SCDMA
产业链形成,“GT800”、“GOTA”数字集群系统填补国际空白,
“深腾”、“曙光”等大规模计算机不断刷新记录,数字音视频编解
码技术AVS成为行业标准……“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实力
得到较大提升。
专家指出,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我国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认真实施标准、知识产权和人才三大战略分不开的。就拿标准战略来
说,“十五”期间,我国共发布通信类国家标准34项,通信行业标准
468项;电子信息产业国家标准200项,行业标准437项;电子计量标
准17项。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我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IEC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和分委员会的数量已达48个,全面参加
了国际电联(ITU)各标准研究组的工作,已有多人在国际电联担任
重要职务,我国提出的TD-SCDMA、X.80系列、多业务环MSR等技术
标准建议被采纳成为国际标准。
但是,信息产业观察家董云庭认为,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与信息产业的规模还不相称。他介绍说,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受制
于人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扭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自给率低,
企业创新能力差,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形成。这些在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层次的提升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
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而且,创新是跨越式发展必备的条件。在
一些核心技术领域,我国还处在追赶阶段,创新是实现赶超的最佳途
径。
我们看到,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已经具备了自主
创新的诸多有利因素。规模和实力较为雄厚,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
实质性突破,已经具备了在关键领域开展自主创新、进一步向更高层
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专家指出,我们必须抓住当前世界信息
技术变革和信息产业格局调整的战略机遇,率先建设成为创新型行业,
早日实现电子强国和电信强国的宏伟目标。
考验企业主体
长期跟踪全球信息技术最新动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
李国杰提出,我国信息产业创新的瓶颈表现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脱节
严重,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方面,国家科研经费大部分投入到科研机构,科研机构创新能
力很强,发表的文章很多,技术成果也很多,但大部分难于产业化;
另一方面,国内众多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投入实力,技术创新能力较低,
大部分处于加工组装环节,培育出有独创技术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产
品很少。因此,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刻
不容缓。
有数字表明,我国企业在国家申请的信息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只
占全部信息技术发明专利总量的28%,而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技术领
域;国际标准制定中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话语权”仍然偏小。
难道企业对技术创新不感兴趣?根据“信息产业老战士”王殿甫的话
说,很多企业不是不想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但当前的第一要务是“活
命”,在活命的同时挤出一点点资金做研发。少数有能力投资研发的
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阶段。据他介绍,创维集团设有400多
人的研究院,8个下属公司全部设立了研究室,每年投入两亿元做研
发,但研发重点仍然局限在技术产业化,根本无力进行前瞻性技术研
究。
分析人士指出,从一个科学理论变为实验室的产品,从实验室的
产品再做到产业化,中间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怎样使这个过程成功
率比较高,看看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答案非常明确,就是要形成以企
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世界科技研发投资的80%、技术创新
的71%,都是由世界500强企业所拥有和创造的,60%的技术转让发生
在500强企业之间。而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
约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30%,平均每个企业每年不到5个开发项目
和2.5个新产品。可见,要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光
是信息产业,也是整个国民经济面临的迫切任务。
锻造“创新链”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并不意味着政府从此“放手”不
管,关键是要处理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在当前市场机制还不
够完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急需发展的情况下,应强调政府的主导
作用,发挥政府在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政策支持、培育市场、营造有
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方面的支持作用。同时引入市场
竞争机制,作为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有效
整合科技资源,激发创新体系中各种要素的创新活力。
王殿甫说,单个企业的研发实力不足,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调控,
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弥补。他举例说,彩色模拟电视兴起时,国内电视
企业与索尼、松下等企业的研发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但依靠集体
的力量,中国掌握了彩色模拟电视的部分核心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
初部分电视生产线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今后,对涉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局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样要
举全国之力,才能取得原创性突破。
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这一"创新链"包括哪些内容
呢?分析人士认为,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围绕创新形
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等,是这个"链条"
的重要环节。
专家指出,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围绕
技术研发、专利、知识产权以及标准等,构建一整套的产业机制架构。
包括围绕产业重大应用和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系列以企业为主、科
研机构和院校等共同参与的技术联盟;推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制定
标准的工作体系,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网络、宽
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等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标准研制。
倪光南认为,政府主导并不等于政府"唱主角",而是意味着政
府主要职责从"唱戏"变成了"搭台",从组织技术创新变成了完善
创新环境。"863计划"计算机主题专家组组长怀进鹏说,政府在支
持企业自主创新上单纯给钱设项目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努力营造
宽松的创新环境,让整个创新链完整起来、活跃起来。确切地说,政
府的科技投入和政策设计,应该围绕整个创新链的薄弱环节来有目的
地布置力量,让企业内生的创新力量顺畅高速地流动起来。
| |
|
|
|
|
|
|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
简 介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成立于1988年7月,现有会员单位300余家(含外资企业)。她是由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是全国性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行业性团体(证书:社证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