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视像行业:破解五大矛盾 实现转型升级 -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
 
热门关键词:
电容器 陶瓷电容器 薄膜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 电容器设备 电容器材料
会员中心
帐 号: 密 码:
认证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电子视像行业:破解五大矛盾 实现转型升级
我要打印   IE收藏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网时间:2011-3-4 10:54:05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
    现状
    彩电年产量达到1.1亿台
    产业链建设取得进展

    (一)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大国和消费市场
    2010年视像行业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其中,彩电行业产值4080亿元,彩电年产量11493万台,内销4609万台,保持16%同步增长。出口6628万台,增长21.4%;出口额148.35亿美元,同比增长38.1%。总量突破亿台大关,占全球彩电生产总量的48%,内销市场占全球20%左右。
    (二)产品重心转移,平板主导产业发展
    平板化和高清化转型取得质的飞跃,2010年平板电视(液晶和等离子电视)产量9086万台,内销量3810万台,出囗量5663万台,分别占彩电总产、内销、出囗的79.1%、89%、78.7%。平板电视拥有量10357万台,普及率20%;出口量达16859.6万台。当前,全行业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化、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液晶电视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从2004~2009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规模连续6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滑到42%。
    (三)重造工业体系,产业链条建设取得进展
    7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线(2条6代线、5条7.5代线(含)以上)项目建设,围绕玻璃基板、高世代液晶面板线、模组与整机一体化以及相关产业配套的总投资规划超过了2000亿元。初步形成了北京辐射圈、长三角地区(苏州-南京-合肥)、珠三角地区(广州-佛山-深圳)、海西经济区(台北-厦门-福州)、以成都为主的西部开发区(成都-绵阳-重庆)等各具特色、分工合作、投资主体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聚集格局。
    (四)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研发能力明显提高
    从CRT到PDP、LCD、OLED,从2D到3D,从单向到交互,从TV1.0到TV 4.0(智能电视),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环保节能和产品与内容融合应用创新,正在形成新增长点,直接推动企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企业经营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升级,建立技术创新体系,跟踪技术发展。目前已经掌握了工业设计技术、全程高清、LED背光、超薄技术、倍频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自然光技术、下一代光储存CBHD(中国高清碟机格式)等新技术和新应用。出现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及LED背光源电视、互联网电视、数字电视一体机、移动电视、IP电视、PC电视、3D电视等新产品新概念。
    (五)建立知识产权体系,联合应对知识产权和标准取得阶段成果
    初步建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联盟标准密切衔接,且互动高效的自主标准体系,出台了60多项自主制定的数字电视相关AVS、DRA、新一代高清互动接口技术(Diiva)标准,提高了我国在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我国彩电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共同出资成立了深圳中彩联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拥有2000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彩电专利池并开始运营。在专利池建设和集中统一对外专利谈判中取得重大成果。该平台容纳了全球主要地区的7049件彩电专利。成功与多家ATSC专利所有人进行了谈判,把原本每台出口到美国的数字电视需缴纳41美元的专利费降至20美元以下。
    (六)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国产品牌企业
    19家品牌企业入围电子百强,前10名中视像行业占6名。海尔列第2,第5至7名分别是海信、北大方正、TCL,列第9到10名的是长虹、长城科技。年产量超过100万台的企业有14家,彩电产量占全行业的74%。创维、TCL、海信、康佳、海尔、长虹、厦华、熊猫、上广电等彩电骨干企业占行业生产总量的59.5%,占总销量的58.8%,占出囗总量的28%。在内外资品牌竞争中,5年走出V型变化曲线,整体上国产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企业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推动产业从资产经营向资本运作发展,竞争主体从本土企业扩展到全球企业。行业发展中出现产业联盟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形态和骨干企业整合资源的新方式。先后成立数字家庭联盟,如AVS产业联盟、闪联联盟、便携多媒体联盟、数字接口联盟、数字电影联盟、3D联盟、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下一代光储存联盟等。共同合作开发,共享市场渠道,共享技术研发成果,共同开发创造新的需求,联合制定标准,以掌握市场制高点,既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分散风险。产业联盟正成为主导产业竞争规则的新主体和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新载体。
    (七)外销市场增长速度高于内销市场
    新型显示技术使彩电业在资源配置、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成为典型的全球性产业,“十一五”期间,国内共出口彩电26664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8%;共实现出口额505.1亿美元。国内彩电产业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更积累了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宝贵经验。2010年,我国出口彩电6628万台,同比增长21.4%;出口额148.35亿美元,同比增长38.1%。但出口企业数量比较多,有200多家,品牌非常分散,出口收益微弱。内销市场增长16%,内外需求的复杂性超出了企业的想象和判断。内外销比重41%比59%,出口依然是支持彩电行业处于上升通道的重要力量和制约产业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问题
    企业技术能力积累不足
    产业安全受到严重威协

    目前,彩电转型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今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但增产不增效和长期困扰我国彩电业深层次的问题,即企业微弱的积累和欠佳的赢利状况,实难满足行业转型期市场对于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形成了“有限的研发及营销投入——被动的承接发达国家低附加值产业环节(组装加工、低附加值配件)——行业处于无利或微利状态——低研发投入与营销投入”的怪圈。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控制全球资源,主导专业分工,形成了“高投入研发及营销——控制全球产业中的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标准、专利、营销、渠道、核心部件生产)——获取高利润率——高投入研发与营销投入”的良性循环存在明显区别。国内彩电企业完全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强势跨国利益集团的高压策略性竞争,产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一)产业体系处于建设期与“两头在外”的微利加工模式——“增量不增效”产生矛盾
    目前,我国以完善和延伸显示产业链为核心的彩电结构调整正处于建设期,新的工业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平板电视的本地配套率仅有10%,90%依赖进口。随着平板电视生产量和出口量的迅速增加,电视面板完全依靠进口。日本面板产业配套率已达76%,韩国为82%,而中国大陆仅为11%,占全球比重仅4%左右。液晶面板进口额2007年至2009年分别为407亿美元、441亿美元、349亿美元,2010年为430亿美元,液晶显示板进口额仅次于IC、石油、铁砂列第4;同时也直接影响平板模组在清晰度、亮度对比度、画质改善、功耗降低等重要指标方面的自主研发,制约产业长远发展。
    电视面板主要被韩国三星、LG,日本夏普,我国台湾地区的奇美和友达5大巨头所掌控。具有整机品牌优势的面板企业,不仅掌握了面板的价格和资源分配,还进而形成市场控制权。根据调查机构Display search的报告,2009年中国大陆6大彩电厂商采购的面板中有33.1%来自奇美,三星电子为21.6%,友达和LGD分别为18%和16%。2010年出现了反转。大陆彩电业最大的面板出货商变为LGD,为27%,其次为三星24%,友达21%,奇美19.9%。彩电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受制于面板环节,彩电行业安全受到威胁。企业的平板化转型既要保持高度的战略意识,还需要有效应对液晶面板供需波动对市场的冲击。
    (二)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企业技术能力的积累不足产生矛盾
    全球视像行业正在经历从CRT到平板显示、从2D到3D、从语音到数椐、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到移动、从电路到IP网络、从广播到交互、从分发到共享、从管制到开放的技术和制度的转型期。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视像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平板化、数字化、绿色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新潮流。从CRT到PDP、LCD、3D显示面板、触控技术、OLED、电子纸以及智能终端产品,显示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门槛日益提高,对产业提出更高要求,所需的技术研发和投资越来越大。数字电视核心技术突破进展缓慢,数字家庭系统部分终端的基础集成电路芯片、嵌入式软件,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SOC芯片驱动程序等,在我国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开发群体,基础核心软件仍需要依赖国外公司,尚未摆脱核心技术对国外的依赖,整体技术地位仍然处在跟随的位置。彩电企业积累薄弱,尚未形成技术储备,跟不上新品变化,被动追随国际一线品牌的技术。产业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差异化来提升价值,不断推出LED背光、3D、触控屏、AMOLED、电子纸等新产品和新概念,导致国内彩电市场不稳定,引发效益新变数。本土品牌市场优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由干核心资源缺失,产业受制于人,使“增量不增效”的现象更加明显。
    同时,显示技术和应用技术多元、产品形态不同、国内外市场要求不同、中国城乡市场需求差异等,都为企业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带来困难,很难在未来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随着“三屏合一”,电视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化成为顺应消费需求的重要趋势。电视将不再是电视节目的播放终端,而将演变成家庭多媒体信息获取中心,这意味着彩电业单纯以产品为竞争筹码的游戏规则已经结束,在彩电向智能电视升级的过程中,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面对现有的彩电国际品牌,还要与苹果、谷歌、微软为代表的国际IT巨头竞争,压力将巨大无比。对此,除了积极面对,别无他路。
    (三)内外市场扩大与市场监管没有到位的矛盾
    彩电业从资源配置到市场需求,再到竞争,在多个方面已成为典型的全球性产业,也是新阶段我国彩电工业的主要特征。
    为接近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集中力量布署未来战略储备和提高品牌效应,全球5大面板巨头积极布局中国大陆,建立起上下游产业集聚的生产基地,大企业间的竞争重心向产业链话语权争夺转移。韩国SEC在中国苏州建设7.5代面板厂;LGD在南京、广州建成LCM生产线;夏普选择在无锡、南京建模组整机厂,计划合资建8代线;友达与TCL、长虹、青岛海尔分别建成LCM生产线;奇美电子(旧奇美电、群创光电、统宝光电)在宁波、佛山建成LCM生产线,群创则配合鸿海集团布局,在成都设面板厂。
    近年来,跨国公司日益专注于核心技术和业务,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出现了制造环节代工化、核心资源统筹化、品牌形象高端化的趋势。索尼、夏普、东芝、菲利浦、Vizio把整机制造分离外包,以我国台湾地区的富士康、仁宝、冠捷等代工企业为代表,依靠产品多元化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不断介入手机、显示器、NB、TV整机制造领域,在产业发展中占据了强势地位,甚至出现产品制造通吃的苗头,使产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调整和变化。
    代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许多无品牌但功能齐全的电子产品,对企业营销思路和行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很多商品之所以便宜,并非因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而是由于企业劳动力价格、资源能源价格、环境成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等构成产品成本的要素价格大打折扣。成本核算不全,扭曲了商品的真实价格,形成了我国出口商品虚增的竞争力。
    洋品牌卷土重来,代工业快速发展。许多无品牌电子产品出现,低价竞争出口订单,也带来了税收、知识产权保护、价格体系、贸易争端增多等一系列隐患;基础产品标准不统一,对市场规范和环境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不仅有损于“中国制造”的形象和声誉,也制约了行业的有序发展。其实,反倾销不是针对企业的,而是针对原产地的,“日本制造”或者“美国制造”实际上是分散在全球最适合制造的地方进行的制造,反倾销反映出中国彩电在制造布局上存在着严重问题。
    (四)新旧机制并存与产业快速发展的矛盾
    虽然有关部门在扶持平板显示和针对彩电业转型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但仍缺乏系统性和战略全局统筹,这不符合显示产业的发展特性和规律(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经营主体集中、政策密集)。在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上,缺少国家意志和行动力,缺乏对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全局研究,缺少自上而下的推动,对新兴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支撑不足,国家标准应用难以产业化,网络电视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政策制约。文化产业处于从管制到开放的技术和制度变革调整期,产业发展受到部门利益体制的分割限制。广电网络分散运营、互不兼容的网络技术体制,导致产业规模和产业价值链难以形成。所有成本压力都要整机制造企业承担,这已经背离了产业发展规律。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彩电产业发展,导致当前彩电行业发展速度放慢。
    (五)外需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与内需增长缓慢的矛盾
    我国是世界重要的彩电制造加工大国和消费市场,行业的国际化特征明显。从全球产业发展历程看,各国产业板块间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竞争,但最终是以标准、专利为基础的创新体系的竞争,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础和决定胜负的关键。为了争夺全球数字电视领域的发展主导权,各国标准在全球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圈地运动”,极力推广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提升全球产业话语权。
    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仍处于恢复期,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加剧,竞争层次和竞争力度不断提高,以知识产权和标准为主要形态的壁垒性竞争手段增多。节能环保将对平板彩电出口形成新壁垒,节能环保成为影响产业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高额征收专利费、高关税、上升到法规的节能环保技术壁垒等加强,能源、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人民币过快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产品体系和渠道架构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导致企业综合运营成本持续攀升,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彩电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困难重重。
    展望2011年彩电行业继续保持8%至10%的稳定增长,彩电产量12465万台,出口150亿美元,保持全球彩电市场50%以上的份额。但2011年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较为复杂,整体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结构调整正处于建设期,资源市场全球化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带来上下游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新难点;彩电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竞争时代,内外资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加大了对有效需求的判断难度;4C融合处于从管制到开放的技术和制度的转型期,体制障碍、利益分配协调难度加大;进出口贸易处在恢复期,需求基础薄弱,价格敏感度高,中国彩电业综合运营成本升高,竞争力下降。
    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一是市场的旺盛需求为行业提供稳定的成长空间;二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新换代,产品功能丰富,促进消费(4C融合趋势),彩电市场前景广阔;三是从加强国家信息产业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十二五”继续实施平板显示和彩电转型专项工程,保持了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历史延续性。

    对策
    加快高世代线建设
    构建产业安全预警平台

    1.继续加快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建设,同时加大对未来OLED等显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5个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全球平板显示终端加工制造大国。
    2.设立专项绿色环保节能基金,推动行业绿色转型。重点支持绿色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节能和环境友好材料的应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发、设计与制造整合(包括整机一体化设计、工艺流程减少、元器件减少、低成本材料和材料用量减少)等,推动出台产业化政策,包括研究、生产专项、推广普及资金支持。
    3.继续推动“中彩联”公司加大专利池建设的力度,加强处理数字电视专利纠纷的能力,应对贸易壁垒,优化出口环境。
    4.明确代工产品信息、关税调整。针对外资利用品牌优势、代工降低成本策略抢占中国大陆市场的局面,对外资品牌在国内代工的产品应标明产品制造商信息(如产品产地),使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认识外资品牌。对有垄断行为的企业建议在原料进口、产品税等方面加以适当限制。
    5.适当延长已出台促内需政策,适当延长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补贴的额度可适当随时间延续而每年减少20%,使促内需效果软着陆,避免生产的大起大落。
    6.打破体制障碍,鼓励行业协会联合骨干企业联合组建“网络数字内容公共平台”,给与颁发网络电视牌照和专项资金的支持。
    7.构建产业安全预警平台和知识产权以及标准规范预警平台,监控集成电路、面板、模组等产、销、进出口及价格变化的影响;前瞻性技术专利标准的预警。
    8.建立渠道监管平台,改善、规范市场诚信体系。价格主管部门应对以低于行业平均成本销售的企业进行调查。凡以不正当手段进行低价倾销的企业,要勒令改正,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外资品牌涉嫌低价倾销进行调查。加强管理和进一步完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的有关意见和措施,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建立新型渠道,如网购等。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电容器分会简介 详细>>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 简 介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成立于1988年7月,现有会员单位300余家(含外资企业)。她是由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是全国性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行业性团体(证书:社证字..
 推荐企业  
 推荐产品  
 招商合作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或个人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上海市虹口区中山北一路1250号2号楼403室 邮政编码:200437 电话:021-65248978 传真:021-65248998
Copyright 2007-2019 capacitor.ic-cec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2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