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
|
2005年全球消费电子销售额5172亿美元 |
|
来源:中国电子报时间:2006-3-1 10:45:00
|
|
2005年全球消费电子销售额5172亿美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IT经济研究所 (2006.02.28)
新兴产品热点不断标准之争日益加剧
2005年,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延续了2004年的增长势头,
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增长迅速,其中平板电视、便携式MP3播
放器、数码相机、手机等产品的销售更是大幅增加,2005年包括白色
家电、数码产品、视听产品和手持设备在内的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销
售额达到5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
融合加速不断拓展产业边界
从2003年开始,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以视频、移动和
无线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热点,3C融合的趋势使新的产品不断涌现,智
能手机、便携式MP3播放器、IBOOK等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消费电
子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产品门类日益增多。正是由于消费电子产业
热点不断,消费电子产品与高科技产品融合加速,消费电子市场才引
起了如此多的关注,才具有了如此多的生机与活力。
具体而言,液晶电视、数码产品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依然属于热点
领域。在家用无绳电话、来电留言机等产品的销售走下坡路的同时,
液晶电视、数字摄像机、便携式MP3播放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都成为
2005年发展最快的产品。
2005年大尺寸液晶电视(LCD TV)与等离子电视(PDP TV)的
年销售额已经占电视机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先前LCD面板供过于求,
导致液晶电视价格快速下滑,带动市场购买欲望,加上电视机产品正
渐渐向数字显示器形态转型,随着更多新型技术投入,必将带动电视
机市场新一轮的成长。
另外,融合为数字家庭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数字家庭将在亚太地
区的成熟市场迅速发展。数字家庭实现的关键来自于许多技术与应用
的结合,包括电视、个人电脑、移动电话、掌上装置、打印机、视听
设备、应用装置、数字内容、宽带网、家用网络与数码相机等等。
合作与并购争奇斗艳
2005年,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发生的重大并购案中,涉及消费
电子行业的就有3起。
2005年6月,明基正式宣布收购德国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由此BenQ
将一举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品牌,预计合并后手机业务年营收将超
过100亿美元。2005年8月,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美国惠尔浦竞购美国
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获得成功,购并完成后,惠尔浦与全球第二大家
电企业的规模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在北美市场中将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2005年11月,思科又斥资69亿美元买下全美最大机顶盒供应商之一的
科学亚特兰大公司,使其一举打入炙热的宽频电视市场,并成为少数
能实现集音频、视频、网络、无线于一体“四重服务”的家庭娱乐供
应商。
这几起并购案说明,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成本控制能力成为消
费电子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明基正是凭借其长期从事EMS和ODM
业务所积攒下的成本控制能力,才敢于将陷入困境的西门子手机业务
揽入怀中,向OBM模式进发。而对于传统的白色家电行业,面对微利
时代,规模优势决定的成本优势成为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也直接导
致在对美泰的竞购过程中呈现“多国演义”。
当然,并购并不是唯一出路。传统的产品类别之间的界限在逐渐
模糊,它们之间相互的融合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多功能的数字化设备。
同时,不断加入的内容、运营等其他领域的厂商使消费电子更成为全
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融合趋势下,跨领域的合作
也成为各企业争相采用的策略。融合已经不再仅仅是产品功能叠加这
么简单,不同领域厂商的合作将为融合赋予新的含义。
2006年CES上,摩托罗拉宣布与Google建立合作关系,将在其
手机里加入具有Google搜索引擎功能的软件,用户可以用手机进行
网上搜索,同时用户还可以对地点进行精确查找。微软公布了与美国
卫星电视运营商DirecTV的合作伙伴关系,未来DirecTV的用户
可以将节目由机顶盒传送到PC、XBOX及其他便携式设备上。摩托罗拉
与柯达签订了长达10年的合作计划,摩托罗拉希望通过与柯达的合作,
使手机用户可以使用快捷键方便地进行图片的发送、存储和打印。
标准之争日趋激烈
2005年,消费电子领域中的标准争夺战逐步升级,其中尤其以下
一代DVD标准之争为甚。
2005年,主要围绕着索尼和松下支持的蓝光光盘标准以及东芝和
NEC主导的HD DVD光盘标准展开的下一代DVD标准之争难解难分。两大
阵营一直在进行谈判,希望建立统一标准,两大阵营都坚持统一标准
应当以自己的技术为主体,因此很难达成共识,建立统一DVD标准的
可能性几乎已经不存在。
目前,蓝光标准已经获得了戴尔、惠普、三星电子等消费电子和
PC厂商的支持。索尼希望能有更多的电影制片公司以及游戏软件开发
商加入蓝光阵营,帮助蓝光标准在下一代DVD标准之争中占据主导地
位。在电影制片公司和游戏开发商方面,蓝光标准已经获得了迪斯尼
和电子艺界的支持。而HD DVD标准获得了好莱坞四大电影制片厂—
——派拉蒙、环球、华纳兄弟以及新线影业的支持,不过这些公司可
能会同时支持蓝光标准。
在2006年CES展上两大标准的斗争仍然是热点。HD DVD大打低价
牌,东芝在2006 CES上展出了两款HD DVD播放机———HD-XA1
和HD-A1,价格分别为799.99美元和499.99美元。相比之下,
蓝光阵营在2006 CES上的阵容更为强大,索尼、松下、三星、三菱、
日立、夏普、先锋等公司分别展示了BD播放机、录像机和电脑用的BD
光驱,但售价并不明朗。
移动电视方面,在欧洲,DVB-H标准在2005年2月份得到了DVB
Technical Module的批准。目前正在进行的最大的试验性项目有泛
欧的Instinct Project、法国TDF Group在芬兰进行的Fin
Pilot。2006CES上,移动电视也成为最热话题,LG在2006CES
上高调展示支持高通MediaFLO网络的手机,高通的MediaFLO
第一次获得重量级手机厂商的支持。这将为MediaFLO在与DVB-H
和DMB在移动电视标准的竞争中增加不少砝码。另两大标准的支持
者也都在CES上展示风采。移动电视子公司Modeo和其合作伙伴在CES
现场展示了基于DVB-H的手机电视服务,并宣布将于2006年在美
国30个地区推出商用化服务。
发挥比较优势 美日欧韩引领潮流
美国
以专业化经营保持领先
2005年,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尤其在高端产品
领域,美国市场占全球的比重更高。
根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公布的数字,2005年美国消费电
子产品的销售额为1259亿美元,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比2004年增长
了11%。其中推动市场作用最大的两个产品是便携式音频和视频产品,
特别是MP3播放机。2005年便携式音频产品的销售量比2004年增长0.5%,
但是销售额增长了16.8%,这主要归功于苹果iPod的巨大成功。视
频产品也出现类似情况,尽管销售量比去年下降4.7%,但2005年平板
电视销售带动总体视频产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6.8%。在美国手机市场
上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占据了主要份额。CEA还预计,2006年消
费电子领域全美销售额将达到135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8%。
在消费电子领域,与日、韩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不同,美国企业更
多的实行专业化经营,专注于在某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惠而浦和通
用电器主要在白色家电领域经营,惠而浦在收购了美国第三大家电企
业美泰以后,巩固了自己全球白色家电老大的位置。摩托罗拉专注于
手机行业,依靠快速的产品创新,2005年摩托罗拉不断收复失地,市
场占有率有所上升,巩固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在游戏机领域,微软公
司凭借Xbox系列牢牢占据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并且在新一代游戏机
的竞争中,由于在2005年底率先推出Xbox360而抢得先机。在数码
领域,柯达公司正通过努力转型来缩小与日本公司的差距,目前柯达
公司在全球数码相机市场上的占有率排在第三位,并且在北美市场上
已经超过SONY和佳能,跃居销量排行第一位。
日本
产品结构调整基本完成
日本的消费电子产业凭借其卓越的质量、精巧的外形和先进的技
术,成为日本信息产业整体回升的“发动机”,并使日本成为全球消
费电子产业第一大强国。日本在视听产品领域(尤其是在液晶、等离
子等高端彩电领域)、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领域最具竞争优势。
根据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的统计,日本市场
液晶电视2005年的出货量首度超过传统的显像管电视,液晶和等离子
电视在电视机市场的份额达到54.1%,电视、DVD录像机等消费电子的
出货总值连续第4年增长。在游戏机市场上,主机市场比2004年增加
46.9%,达到1639.6亿日元。任天堂公司的NDS以400万台的数量名列
主机年销售数量的第一位。索尼的携带游戏机PSP以222万台排在第2
位,PS2以213万台名列第3。
目前,日本消费电子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许多企
业已经不在日本国内生产附加价值较小的产品。例如,日本家电生产
厂家已经基本上不在国内生产传统的显像管电视,而把生产资源集中
到了大屏幕等离子数字电视机、液晶电视机、数字光盘录像机、高画
质数码摄像机等方面。
欧洲
市场复苏仍居全球第二
欧洲消费电子市场是仅次于北美市场的第二大市场,2005年预计
市场规模达到1400多亿欧元。近两年,欧洲消费电子市场处于复苏阶
段。以视听类产品为例,在1997年(市场总额为296亿欧元)达到波谷
之后一路上升,2005年预计达到392亿欧元。
欧洲消费电子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在本土生产较少,多为大型跨国
公司,研究、生产、销售均在其他国家。相对来讲,欧洲消费电子企
业在手机、电视及家庭小电器、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领域
拥有较强的实力。
韩国
向产业链的上游跃迁
在消费电子领域,韩国在数字电视、手机和MP3播放器等领域具
有很强的全球竞争优势。在数字电视产业中,韩国企业出色的表现源
于其向产业链的上游的跃迁。
2005年第一季度,韩国市场的数码相机、MP3播放机、电子词典、
等离子电视机、LCD电视机、空调和洗衣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量
与2004年同期相比出现了30%至400%的涨幅。第一季度往往是一年中
的淡季,韩国消费电子市场在淡季中复苏已预示了韩国消费电子产品
的需求将强劲增长。
2005年,韩国数字电视市场规模达80.4万台(出货量),较2004年
的49.8万台大幅成长62.2%;数字电视在韩国整体电视市场(206万台)
中占有的比重则达39.2%。2005年,韩国国内MP3市场预计从2004年的
180万台增长到350万台。与美国和日本市场微硬盘MP3产品占据60%-70%
份额不同,在韩国,闪存式MP3播放器占据了70%-80%的市场,而韩
国三家最大的MP3生产厂商的产品———ReignCom公司的iRiver、
三星电子公司的Yepp、Cowon System的iAUDIO占了其中80%的份额。
五大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推动数字消费电子与多媒体应用加快
数字消费电子与多媒体应用已成为当前信息家电发展的主流,将
更丰富、更高品质的数字内容整合到更多样化的产品中,并通过硬件、
软件、内容、服务等方面有机连接成一个网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
家庭网关方面,数字消费类电子产品除了用于数据传输外,还将发展
成包括机顶盒网关和多业务网关在内的一体化机站,提供HDTV、内容
加密、PVR、网页浏览和互动电视等。现有业务的机顶盒功能会得到
进一步发展,通过补充数据、话音和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将最终成为
数字化多媒体中心。
不断趋于个性化、人性化是消费电子产品主旋律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予产品设计更大的空间,尤其是消费类
数码产品设计将非常个性化。从这一两年的发展趋势看,在数码产品
领域,轻薄时尚类产品将继续大行其道,小型化、超薄化、大液晶屏
的时尚相机成为年轻人的首选,时尚轻巧、简单易用、充分满足基本
消费使用要求的产品将会普及。未来,更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将通过
芯片、软件进行测量和控制,如冰箱可自动控制温度,洗衣机可以根
据衣服脏的程度选择适量的洗衣粉,洗碗机工作时可使用多种水压等。
节能、环保成为消费类家电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
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使家电节能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消
费者对消费类家电产品的关注点正在从价格向产品技术品质和使用成
本转移,尤其对节能降耗的关注度普遍提升。另外,健康消费成为消
费类家电创新的主流之一。各消费类家电生产厂商顺应人们越来越重
视健康的消费心理,把减少空气污染、增进人体健康作为家用电器开
发研制的主攻方向。抗菌冰箱、无氟冰箱、全能冰箱的出现,保健电
扇的畅销,绿色空调的盛行,环保彩电的诞生等,都表明消费类家电
健康化已成时尚。
"数字家庭"是未来消费类电子厂商角逐的主战场
"数字家庭"可以看作是信息产业向消费化发展的一个趋势,也
是消费类电子数字化、信息化的趋势,它侧重技术的家庭应用,强调
控制的信息化。目前来看,"数字家庭"概念还只是代表着未来的一
种生活方式,它在将家电产品数字化的同时,使各种数字消费电子产
品高度整合,计算机、通信设备、视听产品、家用电器等各种设备实
现互相识别、资源共享,具有高度的数字化和联网化的特点。在经过
数字电视的酝酿、发展,以及很多数码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以后,才
使得"数字家庭"这一概念更具真实性。因此,"数字家庭"渐行渐
近但并非触手可及。
市场格局继续调整,市场向成熟期过渡
未来几年,消费电子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巨变。越来越多的PC厂商
和以半导体为主的公司将扩大其在消费电子市场中的地盘,这些企业
包括IBM、德州仪器、惠普、摩托罗拉和苹果电脑,包括Sun和AMD,
甚至Google、中国盛大网络等互联网企业也将进入这个市场。目前,
连媒体公司也开始进入消费电子领域。这些将引起消费类电子市场新
一轮洗牌,会更加促进资源向骨干企业流动,市场向优势品牌集中,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组织进一步优化。
同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将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虽然市场增
长速度仍然较快,但增长有放缓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市场竞争将更
加残酷,市场需求的相对饱和将迫使厂商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来保持
市场份额。
| |
|
|
|
|
|
|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
简 介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成立于1988年7月,现有会员单位300余家(含外资企业)。她是由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是全国性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行业性团体(证书:社证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