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市场容量激增竞争愈演愈烈 -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
 
热门关键词:
电容器 陶瓷电容器 薄膜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 电容器设备 电容器材料
会员中心
帐 号: 密 码:
认证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手机:市场容量激增竞争愈演愈烈
我要打印   IE收藏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来源:中国电子报时间:2006-3-1 10:46:25

手机:市场容量激增竞争愈演愈烈

记者 连晓东  (2006.02.28)

    2005年是中国移动通信消费持续迅猛发展的一年,也依然是我国
手机市场保持大增长的一年。即便在这样利好的背景下,手机产业依
然出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在各品牌此消彼长之下,市场
竞争力格局不断变化。

  市场容量扩大
    增幅25%左右

  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容量继续扩大,并呈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公布的数据,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不包
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容量为8542万部,全年手机销售
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28%,其中GSM为7888万部,CDMA为653万部,GSM
手机以92.34%的高比例依然占据手机市场的绝对主体地位;诺盛电信
咨询公司《2005-2006中国手机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中也表明,2005
年中国市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共销售了8533
万部手机,其中,GSM手机销量7866万部,CDMA手机销量为667万部,
手机整体市场规模比2004年增加了18.8%;而据中怡康对170个城市1000
家门店的统计,全年手机市场容量为8900万部。
  以上三家的数据相对接近,从市场抽样结果看,2005年国内手机
市场内销总盘大概在8500万部~9000万部。而根据信息产业部经济体
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2005年1~11月,国内手机
销售总量达到10618万部,增长25%。由于信息产业部统计的这一数
据为各企业向政府上报的数字,其中还有厂家出货和最终终端销售的
区别,数字大于销售末端统计实属正常,进一步反映了2005年被消费
者消化掉8500万部~9000万部手机(在渠道周转的库存大约为1500万
部~2000万部)的估计是可信的。同时,信息产业部得出的国内手机
市场2005年市场容量增长25%的结论与赛诺28%的数字接近,国内手机
市场容量增加25%左右的数据是有市场基础的。
  从赛诺和诺盛的统计数字看出,GSM依然是移动通信市场的主体,
市场规模扩张迅速,而CDMA和PHS小灵通从销量上虽有增长,但市场
占有率却在逐渐减少,被GSM所替代。
  小灵通增幅下降的显著原因是国家3G政策。由于中国发放3G牌照
的时间日益临近,从运营商到设备提供商到用户都对小灵通抱有观望
的态度,影响了运营商对小灵通的投资。即便如此,根据信息产业部
公布的数据,2005年小灵通无线市话用户新增2045.3万户,总数达
到8532.7万户。
  CDMA市场业绩的差强人意则更多因为CDMA运营不善。CDMA推出以
来,经历了由高端走向低端的定位不明确的策略性失误,使得几乎90%
的CDMA手机企业都处于不赢利甚至亏损的境地,CDMA阵营军心涣散。
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联通实施的CDMA超低价手机集中采购的方式
虽然一时间有利于CDMA用户量的提升,但在具体操作手法上,减少了
运营商补贴,压缩了与之合作的代理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空间,使得一
些渠道伙伴退出了CDMA市场。同时,从低端消费者来说,CDMA手机虽
然有低话费的优点,但同是低价格的CDMA终端性价比却远不如GSM手
机,超低端的CDMA手机多以国内手机品牌为主,而超低端的GSM则都
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品牌。因此,CDMA超低端手机策略对整体的
市场促动作用并不是特别大。

  四大因素刺激市场增长
  竞争加剧是最大原因

  在中国手机市场将近4亿的用户规模中,占92.34%的GSM手机用户
几乎能代表国内移动通信消费市场的全貌。鉴于此,促进GSM市场快
速增长的原因也就能代表我国手机产业仍以25%高速发展的原因。本
报编辑部分析,2005年我国手机市场依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四个
方面:
  其一,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
3.34亿,但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仅为25.9部/百人,这奠定了2005年仍有
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国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促进了手机市
场潜力的挖掘。据信息产业部对2005年全年的统计,2005年我国新增
移动电话用户5860.4万户,总数达到3.9342亿户。这就已经产生了
近6000万部规模的手机市场容量。
  其二,移动通信消费门槛的进一步降低促使潜在用户进入市场。
  2005年,我国移动通信消费的平均水平由于高端手机销售以及移
动数据应用的提升而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移动通信消费的最低值却有
明显降低。这一方面表现在运营商降低通话费用,尤其是套餐、赠话
费、免入网费等手段降低低话费用户的消费门槛;一方面表现在手机
提供商不断降低低端手机价格,尤其是今年以来,诺基亚、摩托罗拉
等外资企业从原来的以高端产品为主,转到高、中、低端产品全线发
展,采取“高端赚利润、低端抢市场”的策略,其市场重心也从一、
二级市场转向三、四级(农村)市场,个别企业还响应总部号召推出了
所谓“超低端手机”,价格仅在500元以下,强力推动了手机消费。
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相当数量的低端消费者在2005年进入了移动通信消
费市场。
  其三,手机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以及手机新功能的大量出现,使
得大批换机用户产生,带动手机消费。
  我国手机的规模化发展大约在1999年之后,而一部手机的正常生
命周期是3~5年,因此,从2003年以来,手机换机用户规模发展,2005
年已经成为手机消费中占比相当大的群体。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预
计,2005年手机市场替换率超过70%,而诺基亚内部的评估,在大城
市,手机市场换机率为60%。
  当然,拍照手机、MP3手机、智能手机等新功能在手机上的加载
也是促成消费者换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功能手机领域,每出一类手
机便立即引发激烈的竞争,立即能梳理出不同价位的相同功能手机,
比如目前市场上1000元左右就可以有配置摄像头、MP3等潮流功能的
手机,这又促使一部分低端用户提前进入换机消费。
  其四,运营商大规模介入手机销售,与话费捆绑的销售模式大大
推动了终端的销售。
  自2004年5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心机”定制模式以来,中国移
动的定制销售力度越来越大,定制措施已经覆盖到全国一、二线城市。
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公布的数据,2005年运营商对手机捆绑销售的力
度比2004年增长78%,占整个GSM市场的10%。这一手机消费模式对整
个GSM市场的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市场格局酿变
    品牌此消彼长

  以上分析不难体看出,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两位数增长的背后其
实有很多竞争因素的推动,与之相应的是,各手机品牌在激烈竞争中
此消彼长。
  一、80%的品牌抢占15%的市场,优胜劣汰形势严峻。
  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和中怡康对零售市场的监测数据,占2005
年国内手机市场销量前十名的手机企业品牌完全一致,只是数据和名
次各不相同,两家皆有四家外资手机企业和六家国产手机企业入选。
从两家数据来看,外资四大品牌所占的比例为55.9%(赛诺)和57.18
(中怡康),国内六种品牌所占市场份额是26.5%(赛诺)和27.73%(中怡
康),共占了整个市场的82.4%(赛诺)和84.91%(中怡康),这说明,在
目前我国市场存在的50多个手机品牌中,40多个品牌(约占国内手机
市场总品牌数的80%)抢占15%左右的市场份额,2005年手机市场竞争
异常激烈,一些品牌终因难以为继而退出手机市场(如南方高科、迪
比特)。
  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品牌优势得到体现和巩固。
  从10家品牌占据国内手机市场近85%市场份额的事实可以看出,
我国手机市场正逐步向几个大品牌集中。编辑部还特别注意到,前十
名中最后三四名的市场占有率总会猛然低于第六、七名而独立形成一
个阵营。这说明即便位列前十名之内,但排名比较靠后的品牌的占有
率可能并不比第十一名高多少。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目前我国手机
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其实掌握在前六七家企业手中,其中占据全球手
机市场33%份额(根据诺基亚2005年度财报)的诺基亚公司,更是以两
倍于第二名的成绩遥遥领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三、外资品牌销售额明显占优,国产手机退守三、四级市场。
  如果说在手机销量表上我们还能看到波导、联想等手机品牌穿插
在外资品牌排名之中的话,在编辑部得到的多张销售总金额排名表上,
我们无不例外地看到前四位是清一色的外资手机品牌。这说明,即便
有尚过得去的销量,国产品牌手机企业普遍的低毛利率水平也不容乐
观,这也是2005年有不少国产品牌手机企业纷纷亏损的原因。
  还有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国产手机品牌公信度的整体下降,国产
手机在以城市为代表的一、二线市场的销售越来越难,县、镇或农村
等不发达市场成为国产手机的主要目标市场,国产手机退守三、四级
市场。
  全国性的大型家电连锁一般在一、二级市场或比较发达的县城才
会存在,但从本报编辑部掌握的某大型家电连锁2005年手机销量表来
看,不仅有五个国际品牌跻身前十排名,且其总体份额占到72.98%,
远远高于全国范围内55.9%(赛诺)和57.18%(中怡康)的数字,据悉,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国际品牌的占有率更高。
  四、潜能企业竞争力显现,市场格局酿变。
  从2005年的中国手机市场表现看,国际品牌中的诺基亚、索尼爱
立信,国内品牌中的联想增长势头最为强劲,诺基亚大中国区全年手
机销量增长率达到72%(据诺基亚2005年财报),联想手机则一年多来
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据联想手机第三季度财报),连原来就是老
大的诺基亚还能有如此巨大的增幅,说明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力格局并
不稳固,仍然是诸侯混战的局面,其他企业仍有机会。
  除了销量进入前十强的手机企业,另有一些手机企业经过2005年
的市场洗礼后,越来越显示出品牌竞争力。如中兴通讯旗下的ZTE中
兴品牌,因为一直强调“移动通信专家”的品牌形象,受国产品牌公
信度下降影响不大,同时即将到来的3G市场给了它很大的市场机会,
ZTE中兴的3G手机也已经在和记黄埔等海外运营商处得到商用。这样
的品牌很可能是目前部分老牌国内手机企业的直接替代者。再如在越
来越明显的手机智能化以及运营商销售手机的趋势下,刚刚获得手机
生产核准的多普达的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前,一旦微软操作系统价格下
降,多普达的产品就可以向更大众的市场拓展,销量便能迅速上升。

  2006年市场持续增长
  市场总量超1亿部

  2006年仍然会是手机市场增幅稳步上升的一年。诺基亚预计2005
年全球整体移动终端市场销量约为7.95亿部,在此基础上,预计2006
年的全球终端销量将超过10%,其中中国市场仍然会是高速发展的一
个区域。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测算,预计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规
模将比2005年增长16%~20%,市场总量将超过1亿部。
  为争夺这块巨大的蛋糕,手机企业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市场的竞
争度可以想见。2006年手机市场将出现以下趋势:
  外资手机品牌进一步战略下沉,国产手机品牌又将在三、四级市
场与外资品牌展开遭遇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外资手机品牌已经
对区域市场分布进行了调整,将渠道向三、四级市场下沉,同时随着
手机关键元器件价格的进一步降低,终端产品的平均售价预计将稳中
微降。外资手机品牌渠道和产品的下沉都将直接威胁到国产手机品牌
目前的阵地,它们和国际品牌之间的遭遇战不可避免,国产手机是否
能守住原来的阵地仍是悬念。
  家电大卖场继续控制对手机销售的话语权,运营商也会进一步介
入手机市场,传统手机渠道仍会萎缩。2006年手机销售的绝大部分仍
将从家电大卖场产生,小部分现在排名比较靠后或新进入的手机企业
会因为与大连锁家电卖场的密切合作而获得提升。与此同时,移动运
营商因为要进一步发展数据业务和备战3G,会加大对手机捆绑销售的
力度,家电大连锁也会受到威胁,传统家电连锁和移动运营商的博弈
和合作会在各地市场不断显现。本报编辑部预计,今年从移动运营商
处销售的手机数量可能会占18%~20%。
  手机新军不断进入,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自手机生产实施核准制
以来,已经有22家企业新进入手机市场,据悉,其他申请手机牌照的
还有几十家。由于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新获核准生产手机的
企业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措施,有的甚至按兵不动(如华为)。但同时,
我们也看到,也有一些新进入企业已经根据目前的市场形势制定了相
应的措施,如创维、步步高、万利达等新军企业皆以与自己原公司有
关联的手机产品(如音乐手机)为主打产品,以公司所在地深圳、广州
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为开拓重点拓展大众市场;如华立等企业则专注针
对行业应用等细分市场。这些企业这种集中优势兵力开拓市场的行为
有利于现阶段国内手机市场的拓展,很可能从旁侧给老牌手机企业以
打击。
  手机产品继续向多媒体化发展,智能手机市场仍将显著增长,手
机多媒体应用有明显发展。经过2004年的拍照手机、2005年的MP3手
机等多媒体手机市场的培育,更由于我国换机人群占比的不断增大,
中国手机消费高档化的趋势将在2006年更加显著。带摄像头、多媒体
功能的手机将成为今年销售手机的普遍特征,同时,高像素、大存储
量、可扩展、智能化的高端手机也将不断推向市场,并有一部分中等
价位的高配置手机替代原来的中端市场。
  (注:特别感谢赛诺市场研究公司、赛迪数据、中怡康、国美电
器、诺盛电信机构对本文作出的贡献。)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电容器分会简介 详细>>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 简 介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成立于1988年7月,现有会员单位300余家(含外资企业)。她是由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是全国性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行业性团体(证书:社证字..
 推荐企业  
 推荐产品  
 招商合作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或个人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上海市虹口区中山北一路1250号2号楼403室 邮政编码:200437 电话:021-65248978 传真:021-65248998
Copyright 2007-2019 capacitor.ic-cec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2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