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新闻 >> 正文 |
|
以三种自主创新模式推进产业发展 |
|
来源:中国电子报时间:2005-11-21 14:35:59
|
|
以三种自主创新模式推进产业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IT产业应用研究所副所长 曹方 (2005.11.18)
“十一五”规划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党中央对一些创新措施
进行了新的尝试,比如被称为绿色GDP的统计指标,将环境污染的成本
从经济增长中扣除。这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即将进入一个绿色GDP时
代,“拼资源换增长”已走到尽头。
一、对“十一五”规划建议中
所提出的自主创新三种模式的思考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
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三种创新模式,在信息产业领域,针
对不同的产品和技术,要选择不同的创新模式来发展。在核心技术方
面,如多核CPU与SoC技术、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基础软件
技术等,要培养其原始创新能力,努力掌握若干可以与发达国家竞争
的前沿核心技术,改变我国信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重点技
术领域,如下一代网络设备与系统、消费类电子与信息终端、数字媒
体与娱乐和现代信息服务系统等,要强化集成创新能力,在多个产品
方向上发展能与发达国家抗争的关键技术,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
可持续发展;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方面,利用信息技术,重点推动未
来具有产生高附加值潜力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另外,“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
家宏观调控体系。今天,在强调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
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的趋势。美国的国土面积与我国相近,但其
65%的GDP是由西南部的旧金山湾地区和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创造的;
日本GDP的70%是由东京湾地区和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区创造的。以
较少的资源,实现产业积聚,创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大大提
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各地区要结合区域经济实际,寻找适宜于本地区
的创新模式。从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来看,产业布局的微观利益,应服
从资源利用的宏观利益。生产集中化趋势,迫使每个地区必须发展具
有本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及产品,避免结构趋同效应,从而提高每一
个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选择什么样的突破口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信息
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生产率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
推动力,是解决科技经济脱节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最根本手段,是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实现的技术进
步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占5%左右,40年代到50年
代上升到40%左右,70年代到80年代达60%左右,90年代已高达80%左
右。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中国民族电子信息产业大而
不强,百强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4%,同跨国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在国
际标准中,我国参与的不到2%,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短腿”,
也是跨国公司压制中国公司的一张“王牌”。尽管中国企业规模在增
长,但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
“十一五”期间,要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社会中
的广泛应用,可以选择以下三个突破口:
(一)突破核心技术———发展多核CPU与SoC技术、基于IPv6的下
一代互联网技术、基础软件技术
我国信息产业因为缺乏CPU和高端系统芯片的自主设计和实现技
术,已成为长期制约我国从信息产业大国向信息产业强国发展的重要
瓶颈。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下决心掌握高性能CPU和
高端系统芯片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IPv6已经成为新一代电信网络NGN和下一代互联网络NGI的核心技
术。以其为核心的产业预计市场价值超过10万亿美元。在以IPv6为主
的新一代通信网络上,中国已极大地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
在某些方面领先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在IPv6方面已先后在接入路由
器、骨干路由器、移动终端、测试监控系统、应用软件及网络建设方
面都有重大的进展。进一步广泛地占领核心技术的“至高点”,进一
步全面展开“关键设备、应用开发与产业化推进”的支持对于国家未
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通信网络高技
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同时对我国信息产业
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
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软件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产业,是国际竞
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基础软件由于其技术上的高难性和经济上的
高价值性,一直是信息产业竞争的焦点,是控制和垄断市场的主要手
段。而我国软件产业缺乏基础和核心技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
础软件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弱,不仅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国外企业,严
重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能力,甚至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
信息安全。因此,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可为我国经济
发展和国防安全提供自主技术,为我国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
技术,为我国信息化提供够用、适用产品,缩小数字鸿沟,带动整个
软件行业突破性发展。
(二)重点发展下一代网络设备与系统、数字媒体与娱乐等关键领
域
商用网络服务器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基础装备,是信息产业的制
高点,是国际计算机大厂商竞争的焦点;随着网络设施的不断完善,
无处不在的网络迅速发展,用户需要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对手持设备、
智能终端等网络访问终端的需求巨大,网络信息访问终端将从目前以
个人计算机为中心的时代进入多元化的后PC的智能普适计算时代。“
十一五”期间,下一代网络设备与系统要遵循集成创新的原则来发展。
在高端商用网络服务器方面,研制面向商用应用、基于开放技术、具
有集约特征、可支持下一代网络的高端商用网络服务器;在智能网络
信息终端方面,研制支持多模式、多访问方式、方便易用、低成本的
多种网络信息终端;以及研制信息终端的专用特制软硬件技术———
智能手机、交互式网络电视终端、高端PDA等设备领域的硬软件关键
共性技术。
2004年,我国内地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率接
近100%,预计在2010年网络游戏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1500亿
元左右。数字媒体成为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内容为
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在整个信息产业中举足轻重。“十一五”期间,
要遵循集成创新的原则来发展它,重点突破网络游戏、数字动漫等重
大应用的关键技术,建设一批数字娱乐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平
台。在多语言信息处理及应用方面,以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
博会等国际性活动为重大需求背景,以共享资源库、技术标准和技术
评测为支撑平台,突破多语言信息处理、多语言翻译等一批重大关键
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应用上取得重大效益,提高我国信息技术应用水
平和信息产业的竞争能力。
(三)应用创新———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
日本在嵌入式系统方面做得很好,与本国的制造业结合得很紧密,
尤其是在机械电子、精密仪器、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目前,我国在
制造业方面取得了优势,嵌入式信息系统的应用可谓制造业的灵魂。
从国家战略目标与产业发展来看,嵌入式软件是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
与提升的关键技术,它对整体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大幅度地
增强我国软件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我认为中国在发展嵌入式软件
方面,应大力发展关键性、共性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嵌入式软件平
台。围绕行业,依托龙头企业,突出重点区域,建设面向领域的嵌入
式软件平台系统,提升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厂商的整体实力,提升整
机制造行业在嵌入式软件上的核心竞争力。面向产业链,建设上下配
合左右互动的合作性战略产业技术联盟,促进嵌入式软件产业的快速
发展。
三、信息产业要实现自主创新,从宏观的经济政策角度存在哪些
制约产业自主创新的障碍,清除这些障碍的选择路径是什么?
技术、市场和资本是产业发展的三大基本驱动力,政策、人才、
法律等要素都是通过这三大要素发生作用的。从宏观的经济政策角度
来看,信息产业要实现自主创新的障碍主要有:
1.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资本瓶颈制约严重。
有利的政策环境,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较快的
发展。但是,软件产业发展最根本的瓶颈———资本瓶颈尚未得到有
效解决,投融资体系不健全,软件企业融资难。我国软件产业强烈的
融资需求与资本市场所能提供的金融资源间仍然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2.有效技术创新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目前,我国的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软件产品生产总体处于模仿
和加工阶段,有效技术创新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产品十分
短缺。造成技术瓶颈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忙于生存,
研发投入难以保证,国内大部分企业基本是基于国内应用市场成长的,
对基础和核心技术的跟踪、投入严重不足。
3.有效市场供给不足,恶性竞争严重。
市场需求是指本国和海外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
求总量及其结构。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动力,
并激励企业改进和创新,提供国际竞争力。缺乏健康、规范、有效的
软件应用市场是目前我国软件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国内企
业基本都是基于国内应用市场成长的,由于文化、语言和价值观的制
约,软件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障碍和困难较多,受边际成
本特征、产业规模特征和经济外部性特征等三大经济特征的影响,定
位于国内市场的软件企业永远成不了“大象”。
通过对以上制约因素的分析,可看出信息产业要实现自主创新,
可以考虑以下路径选择:
第一,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以国际化、信息化、网络
化、市场化和制度化为特征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提升信息产业自主
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互
动的、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的行业联合研发体系。
第二,政府积极采取税收政策、资金投入和政府采购等手段,引
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孵化和转
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商品化和产业化快速转化。
第三,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建立多层
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第四,充分发挥跨国公司作为资源配置载体的作用,鼓励跨国企
业在我国设立生产厂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研发总部和经营总部,加
速产业国际融合。 | |
|
|
|
|
|
|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
简 介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容器分会成立于1988年7月,现有会员单位300余家(含外资企业)。她是由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是全国性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行业性团体(证书:社证字.. |
|
|
|
|
|
|
|
|
|
|
|